- 快召唤伙伴们来围观吧
- 微博 QQ QQ空间 贴吧
- 文档嵌入链接
- 复制
- 微信扫一扫分享
- 已成功复制到剪贴板
基于立体视觉的深度估计
展开查看详情
1 .第十章 基于立体视觉的深度估计
2 .立体视觉
3 .立体成象 我们将场景中同一点在两个不同图像中的投影 点称为共轭对 其中的一个投影点是另一个投影点的对应 (correspondence)correspondence) 两幅图像重叠时的共轭对点的位置之差 ( 共 轭对点之间的距离 ) 称为视差 (correspondence)disparity)) 通过两个摄像机中心并且通过场景特征点的平 面称为外极 (correspondence)epipolar) 平面 外极平面与图像平面的交线称为外极线.
4 .立体成象
5 .立体成象 由相似三角形可得 x xl x B x r z F z F 合并两项,可得 BF z xl x r F 是焦距, B 是基线距离
6 .立体成象 因此,各种场景点的深度恢复可以通过计算视差来实 现. 大角度立体方法 ——提高场景点深度计算精度的有效 途径 主要的问题有: 随着基线距离的增加,两个摄像机的共同的可视 范围减小 场景点对应的视差值增大,则搜索对应点的范围 增大,出现多义性的机会就增大. 由透视投影引起的变形导致两个摄像机获取的两 幅图像中不完全相同,这就给确定共轭对带来困难.
7 .立体成像的一般情况 在实际中,两条外极线不一定完全在一条直线 上,即垂直视差不为零 两个摄像机的光轴不平行
8 .立体图像校正 • 立体图像对重新取样,使外极线对应于 图像阵列的行
9 .立体图像校正 将两图像投影到一个平面上就能得到理想的极 线几何.左 ( 右 ) 摄像机中的每一个像素点分别对 应于左 ( 右 ) 摄像机坐标系统中的一条射线。 设 Tl 和 Tr 分别表示将左、右摄像机的射线变换到 公共平面坐标系的刚体变换,确定每个图像的顶点在 公共平面上的位置,创建新的左、右图像网格,将每 一个网格点变换回原来的图像上.使用双变量线性内 插方法内插像素值可确定公共平面上新的左、右图像 中的像素点。
10 .
11 . 平行光轴立体视觉系统 左摄像机 右摄像机 基线 左图像 : 右图像 : 参考 目标 视差 景深 Z 高度 Zw Zw=0
12 . 视差公式 P(correspondence)X,Y,Z) 平行光轴立 体视觉系统 景深 视差 : B Z D f dx = xr - xl dx 像平面 像平面 pl(correspondence)xl,y)l) pr(correspondence)xr,y)r) f = 焦距 f = 焦距 光心 Ol 光心 Or B = 基线 左摄像机 右摄像机
13 . 立体匹配 求解对应问题是立体成象系统的核心内容 求解对应问题极富有挑战性,可以说是立体视 觉最困难的一步. 方法 基于特征(点、线)的匹配 ( 稀疏匹配 ) 基于区域的匹配 ( 稠密匹配 )
14 .立体匹配的困难 场景投影到两幅图像中并不总是一致的 摄像机相关 图像噪声、不同增益、不同对比度等等 ... 视点相关 透视畸变 遮挡 镜面反射 复杂场景因素 重复场景 无纹理区域 引入约束,减少搜索范围
15 .外极线约束 一幅图像上的特征 点一定位于另一幅 图像上对应的外极 线上 将二维搜索转会为 一维搜索问题 在外极线的一个小 邻域内进行搜索
16 .一致性约束 对图像进行规范化处理 (correspondence)Normalization) 设参考摄像机和其它摄像机的图像函数分别为 f 0 i, j 和 f k i, j ,则图像窗内规范化图像函数为: μ 是图像窗内光强的平均值 , σ 是光强分布参数 : 1 n m ( f (i, j ) ) 2 2 mn j 1 i 1 n m 相似估价函数为差值绝对值之和 k f 0 (i , j ) f k (i , j ) i 1 j 1
17 .顺序约束 如果在参考图像中点 A 在点 B 的左边 => 在目 标图像中点 A 的匹配点 也在点 B 的匹配点的左 边 对细小物体不成立 Image from Sun et al. CVPR05
18 .其它约束 唯一性约束 一幅图像 ( 左或右 ) 上的每一个特征点只 能与另一幅图像上的唯一一个特征对应. 连续性约束 物体表面一般都是光滑的,因此物体表面 上各点在图像上的投影也是连续的,它们的视 差也是连续的. 在物体边界处,连续性约束不能成立.
19 .特征匹配——稀疏 在立体图像对中识别兴趣点 (correspondence)interesting point) ,而后在两幅图像中匹配相对应的点. 识别兴趣点 (correspondence)interesting point) 在图像中具有很大变化的区域内寻找兴趣点 在以某一点为中心的窗函数中,计算其在不同方向 上的变化量 为避免将多个相邻点选为同一个特征对应的兴趣点 ,将特征点选在兴趣测度函数具有局部最大值的地方
20 .特征匹配 左图像 角点 线 结构 对于左图像中的每一个特征…
21 .特征匹配 右图像 角点 线 结构 在右图像中寻找… 当相似度达到最大时的偏移量就是视差
22 .特征匹配——稀疏 基于特征的立体匹配算法产生对应于图像特征 点的场景稀疏深度图. 仅仅能恢复用于求解共轭对的像素子集对应的 特征点深度. 要想得到其它点的深度值,必须通过使用有关 计算方法来估算,如内插值技术.
23 . 基于边缘特征的立体匹配算法 ( 1 )采用标准的摄像机设置,并利用边缘 点作为图像特征。 ( 2 )采用外极约束使匹配过程简化:为求 左图像某扫描行上一个边缘点 Pil 在右图像上 的对应点,沿右图像的同一扫描行扫描寻找 匹配点即可。根据相容性约束,所求对应点 Pir 也应为一边缘点,且两个边缘点的幅值和 方向应保持一致。
24 . 基于边缘特征的立体匹配算法描述 输 入 图 像 : 左 边 缘 图 像 el(i,j) , 1≤i≤I,1≤j≤J 右 边 缘 图 像 er(i,j) , 输出图像:视差图像 d(i,j) , 1≤i≤I,1≤j≤J 1≤i≤I,1≤j≤J 若干标记: il 左图像的现行行指标; ir 右图像的现行行指标; jl 左图像的现行列指标; jr 右图像的现行列指标;
25 . 基于边缘特征的立体匹配算法描述 算法步骤: ( 1 ) 初始化操作:将 d(i,j) 清零,并置: il=1 , ir=1 , jl=1 和 jr=1 。 ( 2 ) 匹配运算: ( 2-1 )从左边缘图像的第 il 行当前列开始,寻找下一个待匹 配的边缘点 Pil 。这里, Pil 的列指标由 jl 指示; ( 2-2 )在右边缘图像的第 ir=il 行上,寻找 Pil 的对应点 Pir 。 方法如下:比较候补边缘点和 Pil 的幅值和方向,看是否 一致。如果需要的话,可引入顺序约束以进一步减少匹 配运算。上述过程不断进行直到在右图像上找到具有最 大一致性的边缘点为止,并将其定为 Pil 的对应点 Pir 。 这里, Pir 的列指标由 jr 指示。然后,根据 jl 和 jr 的 值 计 算 待 匹 配 的 边 缘 点 Pil 处 对 应 的 视 差 。 即 置 d(il,jl)=jl-jr 。
26 . 基于边缘特征的立体匹配算法描述 算法步骤 ( 续 ) : 一旦右图像上的一个边缘点被定为左图像上的一个边缘 点的对应点,则根据唯一性约束,该点以后将不能和左 图像上任何别的边缘点相匹配。 ( 2-3 )进行行终止检查。若左图像的现行行上已无待匹配的 边缘点,去( 3 );否则,回到( 2-1 )。 ( 3 ) 若 il=I ,去( 4 ); 否则,置 il=il+1 、 jl=1 和 jr=1 ,回到( 2-1) ; ( 4 ) 根据视差图像 d(i,j) 和摄像机的系统参数,计算各 边缘点处的三维坐标。 算法特点:鲁棒,但仅在图像的边缘点处可以 获得相应景物的三维位置信息。
27 . 基于区域相关性的立体匹配 ( 稠密 ) 计算一幅图像的一个小窗函数内的像素与另一幅 图像中具有同样的潜在对应特征的小窗函数的像 素之间的相关值.具有最大相关值的小窗区域就 是对应区域. 只有满足外极线约束的区域才能是匹配区域.考 虑到垂直视差的存在,应将外极线邻近的像素点 也包括在潜在的匹配特征集中.
28 .立体匹配评价函数
29 .立体匹配评价函数